遇到公开尴尬场面,这3步让你化险为夷

“当你正在公司会议上汇报工作时,领导突然打断你,直指某个关键数据出错,问你:‘这个是不是你弄错的?’ 一瞬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你身上,你可以感受到周围同事在低声议论,而你心跳加速,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……”

如果是你,会怎么回应?逃避?反驳?还是不知所措?

这种尴尬情境让人措手不及,因为在公开场所“承认” 错误可能造成场面失控,周围的人对你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“否认” 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坦诚,形象受损。当时可以如何应对呢?

1.先冷静,再用模糊策略

如果被对方提到你,并且可能你是错的一方,在面对指责时,尽量冷静下来,避免情绪化反应。
用模糊的回应缓解当下的紧张氛围,可以这样说:
”我会再回头确认一下这个数据,如果是我的问题,我会尽快处理并改进“
这方式没有直接承认错误,,也没有完全否认,给自己留了余地,同时也显示出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。

2.让尴尬降温:避免正面冲突的方法

在公共场所辩解只会让气氛更难堪,如果领导或同事继续追问,可以简单地回应
“我会再回头确定一下,并在会后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。”
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执,让气氛得到缓和,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时间冷静分析。

3.不要逃避!用私下沟通化解误会

事后,主动找领导私下沟通,解决误会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果发现是自己的疏忽,可以真诚道歉:
“经过确认,是我当时的数据核对不够仔细,真的很抱歉给团队带来了困扰。我会确保以后更加细心。”
这种方式避免了更多的公开尴尬,也显示有承担责任的态度和成熟度。

用冷静与理智掌控局面

通过这次经历,我意识到保持冷静和理智是关键。如果当时我能控制好情绪,采取更加理智的应对方式,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。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如何在类似情境中做出更合适的反应,并且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。这样就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可控,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,不妨试试以下步骤:冷静下来,留余地回应,事后沟通。试着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,你会发现,很多看似难堪的局面,其实也可以通过高情商的处理化解。

推荐书籍:
《如何赢得朋友与影响他人》(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),第12章 “IF YOU’RE WRONG, ADMIT IT.”

三步法,告别情绪化沟通,赢得职场高效合作

“当你加班赶项目时,某个同事出错拖累了进度,你忍不住说:‘怎么又出错了!影响了我的工作进度!对方沉默不语,而你却感觉沟通越来越难…”

你是否压力过大忍不住和身边人埋怨?或许当时你只是忍不住表达情绪,但说完了除了把气撒出去,什么事情都没有解决,还常常让事情更复杂,让对方反感和抵触。

为什么我们总爱埋怨?

”埋怨“ 通常源于压力过大,和期望的情况有落差,可是又去无力改变。将原因归咎于他人,虽然短暂缓解你的心理压力,但却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负面情绪,甚至不满而疏远你。这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还制造了其他的问题。

要改变,要把 ”找原因“ 转换去 ”解决方法“
”找原因“ 很容易找借口或者逃避问题,陷入埋怨的陷阱,远离了寻找发生原因的初衷。因为在情绪压力下会倾向把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。相反,关注 ”解决方法“ 更有主动和建设性。

三步法:从“找原因”到“解决方法”

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论 ”观察 + 感受 + 解决“
观察:用事实来代替情绪判断,如 ”这文件一直出错,可能没有注意到“
感受:适当表达目前状态和原因/后果,如 ”不能这样下去,会影响后续工作“
解决:具体提出下一步改变,如 ”制定一个检查清单,列出错关键点“
”对于太繁琐的文件,分段检查“
”下次我们安排好时间,这样更顺利“

这样可以避免无意识的埋怨或者指责。这种转变不仅可以减少冲突,还能让你显得更专业和冷静。
理性沟通可以直接提出建设性意见,而不是浪费时间在无效情绪上。

从改变中获得成长

曾经,我的负面沟通方式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困扰。直到一次同事的提醒,我才意识到情绪化和对问题的逃避。诚心感谢身边人的提醒,通过理性沟通提升了工作成果和合作效率。
或许你也可以从今天开始尝试这三步法,告别抱怨,走向更积极和理性的沟通方式。不仅是职场,这沟通方式也让你生活更轻松愉快。

不妨现在就写下你最近一次情绪化沟通的例子,试着用三步法重新表达,看看有什么不同。
这让我想起《非暴力沟通一种生活的语言》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) – 马歇尔·B·罗森伯格] 一 书的“四步法”,如果有兴趣不妨看看这本书。

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?

想要开始写作,可是不知道要怎么开始?对于很多人来说,从 0 开始写作并不容易。
而对我而言,写作是一种治疗方式,帮助我解决了很多情绪上的挑战。在这里,我想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有用学习的方法,帮助有效的管理知识 —— “卡片盒笔记法”。

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 ?

卡片盒笔记法是一套有系统的笔记学习方法,通过将闪念/想法/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,更有效地整理和组合知识。根据加拿大的女王大学研究,我们的大脑每天有6,200个闪念。如果不记录下来,很多闪念和灵感都会“一闪而过” 。记录闪念可以避免需要写文章时头脑一片空白。除了闪念,阅读任何的文章,书籍,甚至是博主分享的资讯,都可以记录下来以备后用。那么,卡片盒应该怎么写呢?首先,我们先了解它的来源。

卡片盒笔记的来源

卡片盒笔记法是由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.卢曼 (Niklas Luhmann) 发明的。之前他和我们一样,只是写把笔记在纸上,保存在文件夹里。久而久之,他发现这种方法没有帮助记住学习过的内容。于是,他改进了写笔记的方式,把重要的摘录或想法记录在卡片上,通过编号将其他卡片连接起来,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卢曼使用这种记录笔记长达10年,累计了很多不同主题的想法,尤其是社会学的卡片。在一次机缘巧合中,得到社会学家赫尔穆特·谢尔斯基(Helmut Schelsky)的赏识,推荐他去一间大学任教。在确定了社会学方向后,卢曼用了1年的时间去准备考试和写论文,最后成为了大学教授。

此后,他发表了 70 多本书和 400 多篇学术论文。如此庞大的发表量,卢曼把成功归功于他的 “卡片盒笔记法”

为什么卡片盒笔记如此有效?

一,卡片盒是笔记,也是创意的源泉

每张卡片都会标注编号,这些编号是根据内容的相关性和逻辑排列。如果这个卡片和其他卡有关系,卢曼会记录相关的卡片编号,以提醒它们之间的关系。卢曼为了卡片之间有更多关联性,还加入了“关键词”让主题更多元化。所以分析和思考笔记之间的关系时,会发现内容相同或者出入,从而创造出的新想法。

二,发掘自身最大的兴趣

其实卢曼有两个卡片盒,分别是 ZK1 和 ZK2。在 ZK1 里,最多主题的卡片是“社会学”,卢曼确定了兴趣方向后,就创立了 ZK2 来记录社会学最重要的想法。ZK1 有部分卡片按学科划分。可以帮助发现自身最大的兴趣。

三,训练逻辑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

卢曼通常会思考作者写这个文章目和隐藏的信息,避免盲目吸收知识。他在 ZK2 长期研究社会学主题,形成了独特想法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。他的成功是源于长期的训练。

四,符合大脑结构

卢曼每张卡只写一个想法,这个方法很符合大脑的工作机制。大脑通过将信息碎片收集,组合,加工成为一个信息整体。这个和现在电子笔记的双向链接很相似,通过链接将有关联的卡片连接起来。在比较卡片之间的内容差异/相同,生成新的想法,渐渐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五,用自己话做笔记,更好理解和消化内容

当大脑去理解再用相同意思说出来,可以帮助更好的了解内容和整理思绪。也是卢曼说的 “不写作就不可能思考” 。这个和 “学习金字塔” 的概念很相似,通过教授别人知识,可以记住 90%的学习内容。

六,卡片的空间限制促使重点突出

由于卡片的空间不足,尽可能的只写下重点,避开了啰里啰嗦的词语,更切入重点。

七,时常翻查阅读旧卡片

卢曼将新卡放去卡片盒之前,会思考是否和旧卡有关联和启发,由于当时没有电脑,他必须时常翻查和重读旧卡片,这让旧笔记不断拿出来阅读,而不是封尘和遗忘。

八,利用分散学习和主动回忆原理

卡片盒笔记法利用了分散学习和主动回忆的原理,每张卡片上记录一个知识点,可以随时拿出来复习。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记住信息,还能在需要时轻松找到相关资料。我自己使用这方法整理过一个复杂的项目笔记,最终不仅轻松完成了项目,还发现记住了很多细节。

最后

非常推荐大家阅读作者雪小豹和 GreysonChen陳蓋森的文章,链接已附在参考文献。他们的文章是直接翻译卢曼的文章(第一手资料)。其中包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,无法一一列下来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。

接下来的文章,我将会介绍卢曼如何实践卡片盒笔记法,以及我是如何调整出适合自己的卡片盒笔记法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,或者订阅我的博客,获取更多关于写作和生活改善的内容。

大家一起努力吧,共勉之~

我是 CSA,感谢阅读~

文献来源:

  1. 雪小豹说,2020,卢曼:学习如何阅读(翻译)
  2. 雪小豹说,2020,卢曼:与卡片盒交流(翻译)
  3. GreysonChen 陳蓋森。(2023-04-18)卡片盒筆記法:從一手資料釐清卡片的規則 (wordpress.com)
  4. 女王大学,(2020-07-13),Discovery of ‘thought worms’ opens window to the mind | Queen’s Gazette (queensu. Ca)
  5. 葛仲然,(2020)卢曼卡片盒(上篇)|大师的“秘密武器” – 知乎 (zhihu.com)
  6. 学习金字塔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

为什么想写博客?

为什么我想写博客:通过写作改善生活

选择比努力重要,Work smart is better than work hard。 这些话我之前听过无数遍,以为已经明白了他们的意义。直到最近,我才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。正如老高说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,关键是能不能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,每个人来到这个人生,无论是的家庭背景,身份,样貌都不一样,所以一旦走错方向,努力去做也不一定成功。

了解自己非常重要

我借助玄学,查了紫微和五行命盘,发现自己确实适合走写作的道路。之前情绪化的期间,写作让我找到一丝丝的存在感。很多人觉得我有点奇怪,甚至有人说我孤僻。我没有否认,除了家人和亲密的朋友,我的确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。所以我保持冷漠,因为可以和人保持距离,可是内心又渴望拥有亲密朋友(就是这样矛盾)自从踏入社会,由于缺乏倾诉对象,我的思维越来越钻牛角尖,情绪也不稳定与不理性,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。

改变从写作开始

是的,已经不能再这样下去,通过网络查找解决问题后,了解到从负面思维转变成正面思维,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,长期的负面情绪已经变成我的潜意识(也可以说是长期记忆,以后会分享给大家)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保持理性与乐观,坚持三年才会看到效果。

写作的神奇力量

而写作,是一个很神奇的举动,通过写作,可以整理和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,甚至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接下来,我会分享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,和我各种各样的兴趣,相信我的博客会有很多不同的主题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,或者订阅我的博客,获取更多关于写作和生活改善的内容。

大家一起努力吧,共勉之~

我是CSA,感谢阅读~